|
一 张 照 片
这是一张饲草打包机的照片,它摆放在桌面上。李学永说,这是他事业成功的敲门砖。李学永抚摸着这张照片,讲述起它的来历。
李学永是方各庄镇西万坨村人。唐山大地震那年出生,有一股冲劲。1997年,他从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,学了一套电器自动化的本领,回到家乡,却用不上多少。毕业后,他在县中红冷冻厂当电工,后来又转修摩托车,再后来,他又跑到一个钢厂当电工班长,一月能挣二千六七百元,但他并不满足。他又在家里养了二十多头奶牛。因为上班时间多,他没多少时间照顾自己的牛。看着妻子和亲人们整天累得灰头土脸的样子,他心疼了,想设计制造一台铡草机来代替人力。
他发现,饲草贮存运输问题很大,要是能制作一台饲草打包机多好!当时,他还没有电脑,就冒着高温到县城一家网吧上网搜索打包机的资料。但是查不到要查的资料,他只好参照一些资料,开始摸索研究。他勾画出一张草图,找了两名焊工,按照图纸做成了一台庞然大物。他一下手就投资了二万元,几个月后机械制成。
为了让更多人分享他的快乐,他试着把制作的机械拍成图片,附上手机号,上传到中国机械网等网站。网友们发出各种惊讶的表情与点赞的文字。一个多月后,一个陌生电话打进来。“喂,谁啊?”“你是李学永先生吗?我看到了你发的打包机图片,想到你家去看看机械。”来人自称姓石,是承德地区的一位养牛大户。第二天,这位承德人在县长途汽车站与李学永见面。李学永径直把他带到家里,给老石开动了饲草打包机。只见入口处那些长短不一的饲草,被一口口“吃掉”。在出口处,一个个四四方方的草包“吐”了出来。老石盯着李学永的每个动作,盯着打包机的工作状态,并用手撕了撕打包后的饲草。老石连连点头,夸赞打包打得挺结实!老石又让李学永教他操作。最后,他觉得确实没问题了,摊开了底牌,他要买台机器。李学永头一次做这种生意,他哪知道自己的打包机定什么价啊,粗粗一算,加上工人费用和机器配件的费用,成本在两万左右。他想不赔就中,开出了两万七千元的价码。老石当即带他去县城银行取了钱,拉走了机械。
送走老石,李学永拿着27000元的货款,脚步轻盈起来。他的脑袋转开了圈儿:制造机械是一条致富路啊,通过网络和媒体能获得订单,这是致富的好渠道。要不是那张照片,他险些堵住自己的发财路。他马上购买了电脑,继续通过网络传送图片,寻找致富信息。同时,他也在《河北奶牛》杂志、《河北农民报》刊登了出售饲草打包机的广告。不久,河南一个经理找到他,以33000元的价格签了两台订单。然后是内蒙古、山东的客户走进了他的家门……2008年,他的技术已经成熟,订单大增,他就申请了专利保护。随后,他投巨资,建立了“唐山鑫万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”,专门研制各类农业机械设备,并取得了十多项专利。
(吴贺芝 徐凤军)
|
|